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简介

作者

王实甫,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相传是一位仕途失意、混迹青楼的才子。其文采当时就已誉满天下,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以及散曲数首。

王实甫的《西厢记》与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关汉卿的《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的《莺莺传》。成书于元贞、大德年间,有五本二十一折。

《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文字上华艳优美,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红楼梦》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总结
本书集中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的精华所在,包括作品的版本流传、经典名句以及在地方戏剧中的影响,生动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抒发了对爱情、生活的深刻感悟,堪称一部经典之作。

核心内容
本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如何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
他们通过诗意的交流、红娘的帮助以及勇敢地追求爱情,逐渐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如张君瑞设法接近崔莺莺,崔莺莺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最终获得了美满的结果。

本书在地方戏剧中的改编和演绎有何重要意义?
使其成为各地方戏剧的经典作品。这不仅体现了其广泛的影响力,还丰富了地方戏剧的内容和形式。它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部作品,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彰显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书中的经典名句对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有用?
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名句通过优美的语言,如描写爱情的美好与无奈、自然景色的烘托等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与原作相比,本书在主题思想和结局上有哪些改变?
原作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而《西厢记》改变了这一结局,将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的形象,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满的结果。主题思想也从原作的对封建礼教的妥协转变为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本书的版本流传广泛,这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剧作的杰作,深受人们喜爱。众多版本的出现,体现了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持久的魅力,也表明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和传承,彰显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